上一页|1|
/1页

主题:张家窝镇发展纪实:立足跨越发展 造福一方百姓

发表于2015-04-07

这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奇迹:短短5年时间,旧貌换新颜,座座整齐的居民楼、工业园区厂房、设施农业令人耳目一新。从2009年到2014年,一个农民人均年收入仅过万元、税收1.6亿元的津郊小镇,发展成人均年收入2.2万元、税收超16亿元的富裕镇。

这是一幅美好的生态画面:昔日村里“房屋破旧、道路坑洼、垃圾乱倒、蚊蝇乱飞”的脏乱差成为老黄历,取而代之的是气派、高大的花园式住宅楼,整齐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居民家水、电、气一应俱全,各种商业设施功能齐全,这里已分不清是城市还是农村。

这更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和谐乐曲:从“泥砖屋,贫困户,躺着土炕想媳妇”的沉痛回忆,到如今村民各项福利待遇节节攀升,全镇16个村一派尊老爱幼、邻里友善、婆媳和睦的和谐景象。

这就是如今张家窝镇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国首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张家窝镇通过宅基地换房、三区联动等一系列举措,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示范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高效现代农业转变,传统资源产业向新型工业高地转移,农民向小城镇居民转型的亮丽转身。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一个以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工业园区、农民居住区和商务核心区“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镇已初见端倪。

实施示范镇建设保障农民安居乐业

作为本市第二批宅基地换房试点镇,张家窝镇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的原则,全面实施了示范镇建设。经过六年建设,总87亿元、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的示范小城镇已基本建成,16个村的3.2万农民,没花一分钱,全部搬进了配备地下车库和电梯的高档花园楼房。

高水平推进农民还迁。在宅基地换房政策中,这个镇更多考虑的是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一方面,他们规定全镇的还迁不仅实行以房换房,还为每个农民考虑了30平方米的房屋面积,有效实现了百姓利益的最大化,赢得了绝大多数百姓的拥护和称赞。同时,根据群众意愿,建设了多种户型,供农民选择,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对农民的还迁房,均由镇政府统一进行内部装修,农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进设备齐全、配备电梯的高档新居。在拆迁前期民意调查中,全镇百姓的支持率达到98.6%。

高水平规划镇区布局。该镇引进了新加坡城市设计和管理理念,改变了原来以村为主的管理方式,组建以社区服务、邻里和居民小组为主体的新型网格化社区管理体制,按照500人为一个邻里、2000户为一个社区的标准,成立了家贤里、京福里、杰盛里、民盛里、瑞欣家园、田丽等8个设施一流的社区服务,每个社区设一个综合配套服务区,容纳了商业、幼儿园、菜市场、超市、快餐、医疗、社区服务等11种业态,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

高水平打造生态大绿。为了打造更好的环境,这个镇近三年来累计投入3.2亿元,完成绿化面积上万亩,种植各种乔木80余万株,小区绿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6平方米,形成了“环镇绿带和生态大绿”的格局。是3亿元,建成了占地40万平方米,总长4公里的滨河休闲公园,构建起“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在此基础上,住宅建筑均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系统以及地源热泵空调等节能技术。是4000万元,实施了全国最大规模在民用建筑上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发电159万度,经转换后并入国家电网,每年节约原煤74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00多吨,全力打造“舒适、家居、和谐”的现代化一流居住社区。

发表于2015-04-07

经济作支撑打造小老虎经济

“很多问题,不进入小城镇,不用面对,一旦进入后,就将面临着居民就业、养老、原有土地耕种等一系列问题。”该镇有关负责人说,建设小城镇、将农民搬迁上楼,改变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只是迈出了农村城镇化的第一步,“如果没有经济支撑,小城镇就只是一片住宅区”。

因此,张家窝镇在进行“宅基地换房”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占地9.08平方公里的高泰科技产业园区,作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打造“小老虎”经济。截止目前,全镇共引进、建设项目150余个,总160亿元,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几大产业。去年,园区实现税收5亿元,解决3000余名农籍人员就业。

亿元楼宇风生水起。“亿”,作为一个量词,在过去张家窝镇经济发展中,是一个连想都不敢想的数字。而今,随着天安数码城和深福保等市级重点项目的落地,“亿元项目”已成为张家窝镇经济发展中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50亿元的天安数码城项目,将建成以天津市为的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创新科技产业研发、区域管理总部基地及其商业和居住生活配套等综合性城市功能体的科技园区。项目建成后,将容纳1000家企业入驻,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20亿元。20亿元的深福保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引进400多家高成长性、创新能力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企业,实现年产值150亿元,税收约15亿元。

目前,这两个亿元楼宇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天安数码城和深福保项目一期30万平米,已吸引近90家企业进驻,总20亿元;二期14万平米产业楼主体已经建成,年底具备招商条件。

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招商引资,不光要引进大的,招来强的,更重要的是使项目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去年,张家窝镇引进建成了安百业园区,这个园区总2亿元,占地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计划打造集新材料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商务、仓储销售“四位一体”的园中园。园区重点引进“占地不多,贡献不少”的项目。全部达产后,整个园区可实现强度500万元/亩,税收强度150万元/亩,亩销售收入8250万元。目前,已有5家装备企业进行生产,今年预计完成税收2000万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3亿元,税收6000万元。

现代服务业初见端倪。以产业结构调整促经济发展转型为重点,结合示范小城镇和南站科技商务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了总30亿元的国储能源、社会山温泉文化创意区、北京光华设计瑰谷华北基地等多个项目,形成了现代科技与服务集聚效应。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50亿元,税收5亿元。

设施农业如火如荼。该镇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了占地5000亩的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完成8亿元,建成农业设施90万平米,打造出花卉、食用菌、有机果蔬、名特枣、园林园艺5大特色基地,并申报成为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了全区首家农业外资企业,带动了600多名农民在这里从事设施农业生产,去年园区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

据该镇负责人介绍,全镇目前还有11个在谈项目,总32亿元。下一步,他们将做好在谈项目的洽谈跟踪,确保示范工业园区全部摆满项目并达产后,实现年产值200亿元,税收40亿元。


发表于2015-04-07

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张家窝镇“三区”建设工程多、拆迁难、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和一支可靠的干部队伍作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工作中,他们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重点、干部队伍这个关键,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严格制度“管好事”。他们突出“约束”、“激励”两大作用,就民主决策、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机关建设等方面先后制定完善了66项规章制度,确保干部队伍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四议一报告两公开”决策法,为实现党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加强风险防范。一方面,结合示范镇建设,共查找出高级风险点5个,中级风险点91个,低级风险点226个,编制流程图7套,将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向社会公示。另一方面,规范村务公开。在实现公开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反馈、存档的基础上,利用LED电子屏定期滚动播放,切实让村民心明眼亮。同时,深化“三资”管理。我镇村级财务实行书记、主任、理财小组组长、报账员、经办人5人连签,重大支出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方可拨付。镇“三资办”每月反馈资金、资产报表,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对村级资产出租合同,先由“三资办”调查论证,再经分管副镇长同意后才能签订。截止目前,“三资办”管理资金2.01亿元,固定资产8473万元,合同86份。

三是抓好品牌“服好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他们先后推出了“和谐社区党旗红”、服务“360”满意在社区两个党建品牌,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评选党员承诺标兵、开展困难群众帮扶等多种形式,全面构建覆盖全体党员、覆盖困难群众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为及时征求群众意见,他们推行了居民代表提案制、“恳谈会”,随时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社区的和谐稳定得到有效保障;为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他们开设了社区大讲堂,组建了以老党员、老干部、老职工为主体的“三老”义务讲师团,定期开办时事、健康、书画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文化品位。


发表于2015-04-15
上一页|1|
/1页